400-123-4657
网站首页 杏彩体育官网
产品中心
新闻动态
配件服务
荣誉资质
维修保养
杏彩体育官网
在线留言

第三系列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 第三系列

杏运体育官网_化解疫情影响助力草原生态保护 

发布时间:2024-12-04
本文摘要:中国绿色时报3月19日报道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短期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中国绿色时报3月19日报道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短期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我国草原省区,由于牧区、半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保持其经济社会平稳有序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摆在当前的紧迫任务,这也将对我国草原生态保护管理工作产生影响。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为摸清疫情对我国草原牧区、半牧区生活生产的影响,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草原经济与政策团队利用在线调研方式开展了专题调研。

此次调研,在内蒙古、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青海、西藏、宁夏、四川、甘肃、云南8个重点草原省区和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5个省的牧区、半农半牧区开展问卷调研,累计获取有效问卷3360份,调研受访者包括农牧民1588人,草原管理或基层畜牧业人员618人,基层畜牧业相关技术人员903人,以及在牧区、半牧区生活的从事其他工作的人员251人,很好地代表了这些区域生活人群的基本情况。疫情期间草原农牧民生活稳定疫情发生以来,我国草原牧区、半牧区疫情防控及时有效,确诊和死亡人数均较低。

疫情发生初期,草原牧区、半牧区政府反应迅速,据调研数据显示:83%的人群所在地在1月底前就开始防控疫情,通过在村庄入口设卡检查、广泛宣传、禁止互相串门等方式,有效遏制了病毒的输入与二次传播。全国主要草原省区,包括西藏、新疆、青海、内蒙古、甘肃及宁夏确诊的新冠肺炎人数和死亡病例呈现双低特征。

其他草原牧区和半牧区,确诊人数虽偏高于传统牧区,但也明显低于我国中部、东部和南部的发达地区。疫情发生以来,草原牧区、半牧区生活物资供应较为充足、价格平稳,农牧民生活稳定,受疫情影响较小。据调研数据统计,80%参与调研的人认为疫情未对其生活水平造成明显影响,91%的人认为可以随时买到生活必需品或者替代品,46%的人认为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基本没变,31%的人反映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稍微上涨,但上涨幅度在15%以内,属于正常波动。

草原牧区和半牧区主要生产资料暂未出现短缺,市场价格和供给相对平稳充足,农牧民生产基本正常。据调研数据统计,63%的受访农牧民认为饲草料供应充足,69%的农牧民认为与正常时期相比干草价格变化不大,74%的农牧民认为精料价格变化不大。

31%的农牧民认为疫情对其生产时间基本未造成影响,57%的农牧民认为略有影响。49%的农牧民认为对其生产规模决策未造成影响,31%的农牧民计划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降低疫情带来的减收的负面影响。

抗疫能力提高是草原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草原牧区、半牧区抗疫能力提高,是国家草原牧区政策、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牧区地缘优势和生产生活习惯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抗击疫情过程中,草原牧区、半牧区体现出一定的适应性和抗疫能力,是近年来草原牧区、半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成就的重要体现。从传统游牧向定居放牧的转变有利于疫情传播的控制,生产方式的转变降低了疫情带来的畜牧业损失。

游牧时期,牧民逐水草而居,草原畜牧业生产长期存在“夏饱、秋肥、冬瘦、春死”的循环,游牧的基本特征是人畜流动,不便于储存粮草,当面对旱灾、雪灾、疫灾等自然灾害时生产和生活系统异常脆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草原牧区推行定居和草畜双承包政策,牧民的生活居住条件得到改善,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断加强,降低了家畜长途跋涉所致的掉膘和死亡率,畜牧业生产水平大幅提高。进入本世纪以来,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降低草原承载压力,内蒙古等传统草原牧区通过棚圈补贴、储草棚补贴、休牧补贴等措施鼓励牧民春冬季储草舍饲,经过十几年的宣传和政策引导,牧户已形成越冬前储备饲草料的生产行为,有效增强了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家畜的越冬死亡率下降到2%左右。

疫情短期内对草原牧区、半牧区畜牧业生产影响较小的一个重要原因,应归功于2019年末牧民饲草料的充足储备。从畜随草移到草向畜动的转变,不仅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结果,同时也对草原牧区、半牧区减灾抗疫起到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一直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偏远牧区的交通条件得到了重大改善,基本上形成柏油路、水泥路村村通的交通网络格局。交通条件的改善,大大增强了牧区物资流通能力,尤其是饲草料调运能力。

伴随着饲草料市场的逐渐成熟,牧户可以足不出户购买到来自全国各地的饲草料,让优质的饲草料资源向生产需要的地方流动集聚,改变了以往赶着牛羊群移动找草的低效生产模式,降低了生产风险,也保护了草原生态环境。在调研中,有68%的受访者认为,自然灾害发生时能保障及时调运救灾饲草料并能让农牧民平价购买到所需物资是最好的惠民政策。从“畜逐草”到“草逐畜”,从“游牧”到“运草”,不仅是草原畜牧业生产的重大转变,也是多个行业产业共同进步的结果,在本次抗击疫情当中,展现出明显优势。

此次疫情对草原牧区、半牧区畜牧业生产影响相对较小的另一主要原因是,疫情暴发期错开了家畜出栏和农牧民储备饲草料等关键生产活动期。据调研数据统计,38%的农牧民年前基本备齐过冬用的饲草料,对这些农牧民来说,疫情防控近期内对畜牧业生产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31%的农牧民选择年前买一次、年后买一次饲草料,一般年后购买饲草料的时间是在接羔之前的3月初,目前,大部分牧户仍有部分剩余的饲草料。

此外,地广人稀与发达地区交流不充分的发展劣势转变成抗击疫情的优势,对有效减少疫病传播发挥着重要作用。草原牧区、半牧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偏远地区,与外界交流较少,输入性病例明显少于其他地区,从源头上降低了疫情大量、快速暴发的风险。

另外,草原区大都地广人稀、人群居住分散,形成自然隔离,对减少疫情传播和控制疫情蔓延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草原牧区、半牧区发展相对落后,大型公共场所和娱乐设施少,人群密集度低,加上正直严冬季节,人们出门活动少,也对疫情传播初期有效阻断病毒传播起到积极作用。抗击疫情中凸显草原区发展的困难与短板草原牧区、半牧区虽然在此次抗击疫情中受影响相对较小,但从长远发展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短板,存在着一些风险点,需要加强防范。疫情加大了巩固草原牧区、半牧区脱贫攻坚成果的压力。

从疫情对这些地区生活的影响方面来看,19%的受访者认为疫情发生以来其生活质量下降,18%的受访者因家庭收入受到影响,担心来年的生活质量会大幅降低,17%的受访者认为今年家庭收入会减少20%以上。在影响草原牧区、半牧区生活水平的主要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外出打工受限。虽然牧区、半牧区外出务工人员比例不高,但在受影响人群中占33%,占总调研样本数的6%。

影响受访人群生活质量的其他主要因素包括,疫情发生后交通出行不便和物价上涨,受影响的受访者分别占总样本的5%和4%。除此之外,由于疫情发生导致就医、买药受影响也是导致受访人群生活质量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从疫情对草原省区农牧民生产的影响来看,12%的受访农牧民认为其畜牧业生产受到较大的影响,在这些受到影响的农牧民中,有67%的人认为因运输不便造成当地饲草料供应不足;有20%的人反映完全买不到饲草料;有60%的人认为饲草料价格上涨;35%的人表示家畜卖不出去,25%的人反映买不到幼崽。

这些说明,在草原牧区、半牧区仍然存在交通盲区和薄弱区,疫情的发生对部分农牧民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不排除部分人群因疫致贫或返贫的可能。草原牧区、半牧区应对疫情加快发展生产的风险和短板明显。

一是农牧民畜牧业生产周期高度同步、集中。此次疫情对牧区、半牧区生产影响相对较小,最重要的原因是疫情发生时间错开了90%以上的农牧户家畜出栏时期和46%的农牧户购买饲草料的时间。如果疫情发生在秋季,农牧民既无法出栏家畜又无法储备饲草料,势必会造成巨大损失,疫情对牧区和半牧区的影响将难以估量。

因此,要清醒地认识到牧区、半牧区抗灾能力仍然偏低。二是农牧民高度依赖畜牧业生产。据调研数据统计,在草原牧区、半牧区,因疫情无法出门打工的人群比例仅占6%,在农牧民中这一比例仅为3%,这一数字远低于我国农民进城务工比例,侧面说明与农区相比,草原牧区、半牧区的农牧民家庭收入来源单一,对畜牧业的依赖度偏高。

加之小规模牧户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低,对资源依赖性强,受市场制约明显,应对突发变故和变化的能力弱。因此,在疫情影响的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的变化、外部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气候环境的波动等,都将会对草原畜牧业产生不确定的影响,进一步加大了脱贫攻坚的难度。三是科教现代化水平偏低,草原牧区学生的远程教育实现难度大。草原牧区、半牧区地处偏远,通信信号、网络等覆盖度低,教育的软硬件条件都非常薄弱。

调研发现,由于受疫情影响,牧区、半牧区网络教育难以上线应急,很多偏远地区的中小学几乎处于完全停课自学状态。多种举措保障草原牧区、半牧区安全复产草原牧区、半牧区是我国主要脱贫攻坚区,也是我国草原保护管理的重要区域。针对疫情对牧区、半牧区的影响,以及保障牧区、半牧区安全复工复产,加快脱贫攻坚步伐,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做好统筹安排,保障春季生产有序推进。在牧区、半牧区,从3月开始逐步进入接育春羔期,需要有充足的饲草料供给保障。

建议有关部门统筹协调饲草料的调配工作,严格管控饲草料的市场价格,保障牧区生产生活物资运输通畅。二是完善现有牧区、半牧区政策,稳固脱贫攻坚成果。建议延长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期限,为牧区半、牧区发展和脱贫攻坚营造稳定的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和拓展牧区、半牧区政策内容和措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区域发展能力;加快畜牧业保险的市场化推广,提高畜牧业抗风险能力。三是完善市场条件,延长产业链条。

建议在牧区、半牧区引导扶持畜产品屠宰加工企业,打造畜产品线上交易平台,完善物流通道。以加工和销售带动家畜出栏率的提高,推动四季出栏,打破出栏周期同步性。同时通过延长产业链条增加畜产品产值,增加就业机会,吸引当地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四是创新生产模式,解放畜牧业劳动力。

建议一方面引导畜牧业生产模式创新,在牧区、半牧区推广代牧、代养模式,解放畜牧业劳动力;另一方面开展农牧民生产技能培训,支持引导过剩的劳动力转移就业,扶持牧区、半牧区社会创业,推动牧区城镇化发展。五是创新社会化服务模式,提高科技支撑水平。建议引导支持社会力量,特别是林草科研院所、职业学校、涉农企业等,进入牧区、半牧区建立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促进产学研融合,通过专业技术服务,提高牧区、半牧区畜牧业科技支撑水平;鼓励农牧民生产能手进入基层技术推广队伍,提高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

六是继续加强基础建设,助推牧区城镇化发展。建议加强牧区、半牧区基础设施投入,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做到路、电、网村村通、户户通,为牧区机械化、现代化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李平丁勇智荣金轲)。


本文关键词:杏彩体育官网,杏彩体育官网app,杏运体育官网,杏运体育官网入口,杏菜体育app登入

本文来源:杏彩体育官网-www.qyl710.cn